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六十五章 扩充(2/3)

扩充这么多军兵,要补充的盔甲与武器,却是个大问题。李啸也想到这一点。因现在的铁匠张铜柱及几个铁匠,才刚刚在草棚中立起铁匠铺子,李啸无法指望他们能快速产出多少盔甲与武器。故他决定,让吴亮与王义守二人,这段时间,再去登莱各地的铁匠铺中,定做马匹披甲,长枪,大盾,骑刀,骑枪之类必需的军用物件。而军兵自身所披之盔甲,则将仓库中剩余的二十几副盔甲下发尽后,暂不补充,还是优先让各地铁匠制出武器来要紧。军议至深夜方散,李啸能明显感觉到,在这扩军安排的军议之后,各人看自已的眼神,又多了一些充满敬意的神色。接下来的日子,军兵们由各名将领带队,在野外清理出大块的平地,然后分军种进行训练。工匠与家属们几千人,则在热火朝天的气氛中挖地基放青石,众人热情高涨,锄镐齐飞,处处都是人声喧哗尘土飞扬。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,这就需要多吃荤腥以补充消耗,否则身体支持不了,容易尿血。李啸现有了资金支持,他下令,让全体工匠与家属,与战兵们一样,每人每餐保证管饱有肉,以尽可能地让每个工匠与家属都有充沛体力做事。就连陈麻子现在草草搭起的医馆,也熬了不少暖身汤、健体汤送到工地上,让建堡的各名人员做事更有动力。将近2500人的建筑队伍,又均肯下力做事,故建筑的进度加快了极多,仅仅只过一周,整个赤凤堡的城堡地基就已挖好,并铺填好了大块长条状的青石。接下来,开始用开挖地基时挖出的黄土,以及从野外采挖的黄土地,夯土为基,修建设内城墙。夯筑过程中,挖土,和泥,脱坯,晒干,同样需要大批人手。在常大利安排下,大批挑着簸箕、箩筐的男丁与健妇,沿着堡墙边来回运土担泥,老汉与老妇们则筛沙调泥,工匠们则在撒灰定线,夯筑堡墙,场面一片忙碌热火朝天。“李大人,按大明军制,夯筑土墙之标准准,是要十五步之外,箭射不入方可。但若要达此标准,需以浆汁调合黄泥,方可使用。”常大利这番话语,让李啸不觉一愣。“啥,浆汁调合?”见千户李啸愣住,常大利忙解释道,现在大明之内,修建城墙之时,是用黄土浆、河砂、泥灰、糯米浆混合成一定比例制成混合土筑城,如此夯筑的堡墙,才会经久坚固,难以隳坏。如果更讲究些,还需要在八阳八阴的位置,分别浇入童子尿与狗尿。明朝人相信,如此作法后,可以趋吉避邪,调合阴阳,方得使城池久固,祥和安瑞。李啸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王小波的书,好象是《万寿寺》,其中也写道,在唐朝的大城或是皇宫建筑之内,工匠们夯筑堡墙,除了加入大量的糯米汁外,甚至还要加入大量的黄糖、蛋清、红豆、童子粪尿等物制成粘合剂,这所费的钱更是不计其数,也亏得唐朝皇帝有钱,才舍得这般大手笔。李啸心下喟叹,这古代的建筑,真的是精华与糟粕相混,让后世来的自已,倒开了一番眼界。现在常大利所提的要求,黄土、河砂好说,想到要用去大批的糯米,李啸就忍不住一阵阵心痛。糯米啊,可比普通大米贵多了,全堡人员都舍不得吃,却没想到却要砌入到这堡墙中。李啸暗想,这也是古人的无奈,毕竟他们制不出水泥,当然也不可能制出现代社会常用的混凝土,这般做法,虽颇费钱财,但建筑效果还是不错的,强度与硬度与后世相差无几。李啸没办法,他前世也不是读硅酸盐工程的,当然造不出水泥来,只能以后提出思路,让工匠自已摸索研制了。李啸最终同意了常大利的要求,只是对他强调了一点,一定要保证质量,确保所修的城墙结实耐用。常大利拍着胸脯向李啸作了保证。与此同时,常大利安排,从黄县、登州、莱州等地,大批地购入青砖,至少要运五十万块以上,以确保城池建筑所用。这些天来,随着李啸全军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赤凤堡,他的名气也开始广为传扬。在夯土筑墙一周之后,就有商人前来,提出要在赤凤堡修建商铺,开设店面。李啸爽快地同意了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明末之虎》 最新章节第六十五章 扩充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94_94987/66_2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