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一百三十章 盐碱地也是宝(2/3)

官。”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。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,心头一暖,忙说道:“李大人,听许大人说,我赤凤卫内,有3万亩轻度盐碱地和5万亩重度盐碱地,这般大量的盐碱地若弃置不用,实为可惜。”李啸叹道:“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,只是上面庄稼难种,没什么好办法,故只能暂时闲置。”郑如宝忙说道:“大人,这些盐碱地,其实未非一无用处,据小的经验,盐碱地经改良后,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,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,却可以用来种其他耐碱作物,比如轻度盐碱地改良后,可用于种植桑树,重度盐碱地改良后,可用来种苜蓿、碱蓬、盐角草、滨藜等经济作物。”听郑如宝这般说话,李啸笑道:“哦,没想到,这盐碱地还有这般用途,如宝啊,你倒是让本官开了眼界。”见李啸甚是感兴趣,郑如宝也来了精神,他继续侃侃而谈:“李大人,小人懂这些,这是因为以前在河南老家时,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。小人知道,这桑树为耐弱盐碱、耐低温干旱之树木,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。桑树若能成功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,便可以养蚕缫丝,当可为我军一大财源。若大人信得过我,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树及各类经济作物。”郑如宝的这番话,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。他看过明史资料,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,若能改良盐碱地,用来种桑养蚕,却是最好不过。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,当时每亩上好的桑田,可产桑叶16斤,可养蚕虫1斤,生茧1斤,缫丝1斤。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,大约是每斤6~7钱银子,按每担12斤计算,约是72~84两这样的价格。也就是说,如果李啸能有3万亩良田的话,那么拿来种桑缫丝,每年可获生丝三十万斤,售出可得银子18万两!而且,生丝这种东西,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,价格不算太高,真正利润大的,乃是对外出口贸易。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,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,然后贩回欧洲各国,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,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~18两之间,约为国内市场价的两倍多!如果是质量好,品相佳,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,更可高达每担26~3两之多!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的记录,那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,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,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,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让人叹为观止的6两!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,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9倍多,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!因此,生丝贸易成为郑芝龙迅崛起的重要财源,甚至,在福建沿海,还传开了「一船细丝朝东去,一船花银往家来」这样的的儿童民谣。“大人,这些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桑田,桑叶产量,当然不能与上好良田相比,一般来说,这样改良的桑田,约可产桑叶1斤左右,可缫丝5至6斤。”郑如宝这一说,李啸心下又在迅计算,如果自已开了这3万亩改良桑田,按最低产量计算,每年能产出15万斤多的生丝,如果在国内销售的话,每年可获9万两银子,而卖到海外的话,就有2万两银子啊!李啸心下决定,为加快度,充分利用时间,将铁龙城现在数千名河南百姓,划拔一千人调到赤凤卫来,由郑如宝来指挥统筹,尽快先把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开出来。李啸笑着站起身来,走过去拍拍郑如宝的肩膀,微笑说道:“郑如宝,你之建议甚好。这样吧,我将你从铁龙城辅兵队中调出,今后就在赤凤城农牧司任职,并由你担任桑蚕课课长,今后专管桑蚕之事。”在获知自已将有一千人力供自已指挥后,郑如宝顿时一脸喜色,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,躬身对李啸说道:“请李大人放心,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。”李啸点点头,随后又问道:“郑如宝,那桑田改良需要多久,桑何时可以开始种植?”“禀大人,桑树要在春季方可种植,故在下安排,从现在到明年开春,应该可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,先将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与5万亩重度盐碱地先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明末之虎》 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章 盐碱地也是宝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94_94987/131_2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