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,大建安邦(3/6)

三品以上,都有诰命夫人,只需要把那个表妹和孩子要回来,才算是了结此事。

当然还有个办法,那就是把陈学会革罢,让他回籍闲住,等到风声过了,再拉出来继续任事,这也是过去一贯的处置方法。

朱翊钧思索再三说道:“大司寇联系下三娘子,让她把人还回来。”

王崇古则是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陛下,要人当然好要,陈学会的外室为何要逃?肯定是外室察觉到了什么,察觉到有人要借着外室和孩子生事,做文章,攻讦到陈学会,会波及到她和这两个孩子,所以才要出逃。”

“朝中泄泄沓沓的言官的目标仅仅是陈学会吗?”

王崇古不认为陈学会才是他们的根本目标,如果仅仅是陈学会个人的话,完全没有必要擅动如此的风力舆论来进行反复攻讦,而且他希望小皇帝能够留意到,廷臣中并没有复古派,便不能清晰的洞悉,普遍存在的反对力量,到底在反对什么。

“大司寇提醒的有道理。”张居正听闻,肯定了王崇古的建议。

这次对陈学会来势汹汹的攻讦,很有可能指向的是大明开海。

陈学会平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和泰西来使黎牙实进行沟通,为此,陈学会专门学习了泰西的拉丁语,对泰西来的算学进行翻译,陈学会,真的学会了拉丁语。

眼下朝堂上,拉丁语最好的就是陈学会,和陈学会带领的鸿胪寺,陈学会这样的大员倒台,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倒下,而是一片人倒下,大明和泰西使者不能有效沟通,就会发生很多让人不愉快的事儿。

比如大明卖给了泰西船长安东尼奥一些五桅过洋船,会不会在接下来的塘报里,这些五桅过洋船会不会入寇大明?而大明海漕会不会因为陈学会的离任而出现一些变化?大明松江镇、松江造船厂等等,会不会受到影响?

张居正已经无敌很久了,没有人能够实质上形成对张居正和他领导的新政产生威胁,而王崇古的提醒,来的正是时候。

对陈学会的弹劾,最后的处置意见是:责令三娘子送回表妹和陈学会的儿子,而后下旨令陈学会纳妾,陈学会没有子嗣,四十多岁的他,已经进入了合法纳妾的年龄,妾也是一种身份。

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,眼下鸿胪寺离开了陈学会真的转不起来,朱翊钧读的拉丁教材,还是陈学会编纂的。

“贵州播州宣威使杨应龙进贡大木美材七棵,恳请朝廷恩赏,礼部议定,赐飞鱼服以恩赏其恭顺之心。”张居正拿出了下一个议题。

大木美材七棵,就可以换一身的飞鱼服了?答案的确如此。

“北方缺木,这里有一本朝鲜送来的书,是弘治元年,济州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,坐船回朝鲜,结果遇到了狂风,被吹到了台州府,而后从台州府回到朝鲜,崔溥在奏疏中详细描写了当时大明的风土人情。”

“崔溥所途经的运河沿线,已经是我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段,在书中,他更喜欢环境优美的江南,而不是环境彻底恶化的北方中原。”

“且其山童,其川污,其地沙土扬起,尘埃涨天,五谷不丰。自北京以至于辽东东宁卫,山皆童秃不毛。”

“中原少林木,松柏尤稀松。”

崔溥从进入山东淮河地界之后,就发现大明遍地都是秃头山,灰秃秃一棵树都没有,风一起,四处都是沙尘。

树都被砍完了。

张居正谈到了北方缺木的情况,他从唐初开始谈起,一直谈到了万历年间。

唐初多兴建宫室,就已经不采洛阳、长安等地的木料,而是采湖广、四川等地的木料,到了唐朝末年,篡唐的朱温,找不到足够的木料兴建宫室,不得不直接把长安和洛阳的宫室全都拆毁,送到开封建都。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朕真的不务正业》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,大建安邦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417_417839/222_3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