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,撤退转进其疾如风(3/6)

说的所有人都很赞同,大明就这么个情况,连读书都只读四书五经,连史学都不读,自《春秋》之后,史笔无大伦,只有记事,大明哪来的儒生肯前往吕宋的?

所以王崇古一直很认同张居正整饬学政,不仅仅是张四维被何心隐、曾光之流的邪说所蛊惑,不整饬学政,肯做事的都没几个,富国强兵,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。

做事是要人去做的,遴选人才不搞好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。

戚继光脱离了遴选出来的优质军士,也不能打胜仗。

“有人会去的。”海瑞非常确信的说道。

“哦?”王崇古疑惑的问道:“什么人去?”

“举人,大明三次不中式,就不能科举了,多少举人等着当官,却没有职位,只能困于吏员,让他们去,他们是肯定要去的。”海瑞笑着说道:“我就是个举人出身,爬到廷臣的位置上,还是因为当年上了治安疏。”

海瑞从来不否认上《治安疏》,怒斥世宗皇帝修仙给他带来的堪称恐怖的政治资本,他今天能坐在右都御史的位置上,做了总宪而无人反对,光明正大的坐在这里,鉴定科道言官是否有骨鲠正气,都是当年的诤谏。

而去吕宋任事,也是一种政治资本。

“很好!”王崇不住的点头说道:“确实,大明还能缺了当官的人?很好,我的目光只看到了进士,没看到大明无数的举人。”

每一科会试,参加会试的超过了四千人,而进士额定有300多人,而每一次科举的举人为1280人。

洪武三年,乡试额定举人数量为470人,宣德元年定额为550人,正统五年为760人,景泰四年为1145人,到了万历二年为1287人。

两百年的时间,举人越来越多,科举越来越卷了。

“若是能特赐恩科进士,必然趋之若鹜,怕是整个吕宋都是举人了。”海瑞接着说道,提出了一种鼓励的方法,特赐恩科进士。

大明有三种进士,第一种进士及第,就是科举的前三名,为第一甲;第二种是进士出身,就是二甲;第三种为同进士出身,三甲名录。

张居正是二甲第九名是进士出身,馆选入翰林院,是庶吉士;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是第二甲87名,没馆选入翰林院,所以他想要入阁很难;而方逢时是嘉靖二十年第三甲31名就是同进士出身,连馆选的资格都没有。

高拱、王崇古和方逢时是同榜,都是嘉靖二十年。

而海瑞所言的特赐恩科进士,也是一种出身,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柳永柳三变了。

柳永屡试不中,考不中进士,只能流连于青楼之中,靠写词为生,但是他还是很想考的,景祐元年,宋仁宗亲政了,特开恩科,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,柳永终于成为了特赐恩科进士。

大明没有科场沉沦之士,因为大明考三次考不中就不让考了…

所以放到大明的语境之下,特赐恩科进士,就是有大功者特别赏赐一个皇帝格外开恩的进士出身。

“这个法子好。”张居正将海瑞说的抄到了自己的题本上,这玩意儿用到改土归流上,也是大招中的大招!好用的很,能够调动积极性的法子,那真的需要细心留意才是。

“那么等殷部堂回京之后,再细细商议吧,我也愿意相信,殷部堂不是大明的敌人。”张居正当然希望殷正茂不会变成大明的敌人,吕宋能够变成大明的布政司,平稳落地。

张居正写好了浮票,大致拟定了接见殷正茂的若干问题,这需要看面圣的具体结果,然后做出各种相应的准备,若是殷正茂入京连臣子礼仪都不遵守了,那大明应该做的就是备战威罚,而不是庆赏了。

王崇古开口说道:“惠潮参将魏宗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朕真的不务正业》 最新章节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,撤退转进其疾如风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417_417839/191_3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