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764章 那么,谁才是反贼?(3/5)

开归降。

陈辉祖也不难为刘某,同意其的要求,再三要求驻防荆州的兴汉军不可扰动士绅。

于是在刘某的奔走下,荆州的清廷退休官员和地方士绅一共为兴汉军捐了白银158万两,粮食万石,另筹集棉衣万余件。

除劝饷外,陈辉祖又重建了府、州、县三级衙门,还劝说了不少避祸的清朝官员出来做官,加上清点藩库,统计缴获,又得银数百余万两。

其它钱粮照常征解,土膏照捐照常开办,厘税盐税一律照旧征收,所有各处公款公产,一律清查,随时提用。

种种政策配以兴汉军的强力手段,真就半年时间理清了兴汉军的财政难题,虽各处钱粮支应仍嫌不足,但足以支撑战事所需。

令得兴汉军统帅顾师道对陈辉祖刮目相看,称:“得辉祖一人,如得半壁。”

解决钱粮问题同时,陈辉祖又力谏整顿军纪。

由于前番兴汉军扩充太快,人员组成复杂,有大量降兵散勇、地痞流氓充塞其中,因此除精锐核心外,其余各部军纪堪忧,时常发生士兵哗变、抢劫等恶性事件,引起百姓对兴汉军的不满。

如归降的黄州绿营兵四百多人于校场点名时,兵士竟然强索军饷,武昌方面任命的黄州知州没有答应降兵无理要求,于是降兵哗变四出抢劫,事后清点经此兵乱,黄州损失多达三十余万两。

兵变发生后的第四天即被兴汉军镇压,为首者数十人被正法。

其实军纪问题最早在兴汉军攻占荆州时就已经出现,当时兴汉军主力进城后,仓促间只注意满城八旗,不暇他顾,结果新加入的几千新兵趁机在外城抢劫,城内无业游民也跟着趁火打劫,导致外城市面两天没有安静过。

大半商铺皆遭抢劫,损失最大的一家当天就被抢走现银七万余两。

后续加入补充新兵很多,然秩序不整,兵不用令,纪律性差,很难指挥。

毕竟时间有限,哪怕兴汉军方面意识到军纪问题,也做了不少针对性措施,还是难以短期内将十余万人马整合完善。

能做到如今这个局面,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了。

兵力上,兴汉军十几万主力相对于清军是丝毫不落下风的,因此只要能够继续创造胜绩,内部的种种不足也不会影响到大局。

局面走势也确如陈辉祖所料,清军节节败退,江西一省得来全不费功夫。

在兴汉军的大举压境下,长江下游的安徽、江苏清军都调到了安庆,看起来安庆好似硬骨头难以啃下,但只要兴汉军能够不惜代价攻克安庆,安徽、江苏变天就是时间长短的事。

有了长江下游的钱粮支撑,再复洪武北伐盛景就不是痴人说梦了。

因此,陈辉祖力谏于上游以守为主,集中钱粮资源和精锐兵力攻打下游。

此外不断建议改兴汉军这一称号,正式以明军为号,并早日拥戴朱明后人为帝,在大势上彻底压过满清。

顾师道和其侄子顾明远等兴汉军高层同意攻掠长江下游的战略计划,并准备从湖北再调两个军参加安庆会战,只是对于是否立即拥立朱明后人为帝,顾师道同其侄子顾明远意见相左。

顾师道以明朝遗民自居,自是愿意恢复明朝,成为徐达、常遇春这样留芳千古的名臣。

顾明远却不同意拥立朱明后人为帝,说陈辉祖找来的那个朱明后人是真是假都不能确定,于大明复国更是没有半点功绩,怎么可以让这么一个人来当皇帝呢。

兴汉军其他不少将领也不同意拥立那个朱绍功为帝,第一军的军帅吕元广更是认为如果非要登基称帝,国号可用明朝,但皇帝未必就姓朱了。

言下之意以顾明代朱明。

如果顾明代朱明,顾师道无子,太子之位必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大人,得加钱》 最新章节第764章 那么,谁才是反贼?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417_417761/763_3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