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一百零三章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(2/3)

最后还是落到了吏部尚书蹇义头上。

“启奏陛下,朝臣辅国治民,必须德才兼备。孔夫子乃是万世师表,孔孟之道又是千年官学,天下独尊的正统之学。北宋明相赵普就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,自从设立科举考试以来,皆以孔孟之道为主。臣以为只要百官能明晓圣人之意,修身齐家,自然可以辅佐君父,治国平天下。除此之外,朝臣或可钻研,却是不必列入科举之中,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?”

朱棣哼道:“蹇天官引经据典,听你的话,朕是不答应也不行了。只是朕想问你们,光凭着孔孟之道,就能辅国治民吗?”

群臣悚然,难道天子要推翻孔孟之道不成?

这时候夏原吉匆匆站出来,“启奏陛下,臣以为孔孟之道意在正人心,修道德,唯有如此,才能辅佐君父,令上下心服。此乃是根本之道,本固则枝叶繁茂,源清则滋养百姓。还望陛下能够明察。”

他说完之后,刘儁、雒佥等人纷纷站出来附和,只要把根本打牢固了,其余细枝末节不必浪费精力。

如果被这些庞杂的东西,牵连了精力,没能领会孔孟之道的精髓,反而不美。

朱棣自然是性格坚毅,但是面对此情此景,群臣一致反对,也是徒呼奈何……难道就要放弃不成?

不过他突然发现了徐景昌脸上似笑非笑,朱棣不由得一皱眉头,“定国公,你有什么高见?”

徐景昌忙道:“臣只是想起一件高兴的事情。”

“什么高兴的事情?”朱棣哼道:“说出来,让朕也高兴高兴。”

徐景昌只能笑道:“陛下,这事臣不好直接说,我想问问几位朝臣,和大家伙聊聊……想来以陛下的睿智,自然就明白了过来。”

朱棣点头,“那好,朕倒要看看,能有多好笑。”

徐景昌看了一圈,蹇义和夏原吉都是老狐狸,都是不好对付的。唯独礼部尚书宋礼,书生气浓了一些,以往在通政司开会,他也是最好对付的那个。

就是你了!

“宋尚书,你们说百官只要懂得孔孟之道,就能辅国治民,那些新科进士,去了地方为官,初来乍到,什么都不懂,又该如何?”

宋礼眉头挑动,“这个定国公理该知道,有不少幕宾精通此道,地方官吏,多会招募师爷,帮自己处理公务。”

“原来官吏也要师爷啊!”徐景昌脸上含笑,“那我还想请教些君道臣职的事情……譬如这一次,你们劝谏陛下,仗义执言,自然是为国为民,让人钦佩。只是你们这么做,必是有天子不知道的事情,需要群臣匡正?”

宋礼沉吟半晌,他很知道徐景昌的狡诈,这小子绝对比谁都难缠,刚刚的问题,让他有些恍惚,必须仔细斟酌,小心应付。半晌才说道:“纵然是上古贤君,也少有生而知之者,故此设立三公辅佐教诲。天子身居九重,自然没有事事尽知,故此就要仰仗群臣,臣子进尽忠言,天子察纳雅言,君臣和睦,同心同德,便是明君盛世。定国公,你在通政司,理当清楚这个道理。”

徐景昌含笑道:“宋尚书果然高论……听你的意思,就是天子有所不足,需要群臣匡扶。臣子相比起天子,要了解的多得多?”

宋礼一怔,心说这家伙要干什么?挑唆君臣关系吗?

“定国公,尺有所长寸有所短。自古以来,设立百官,辅佐圣主,便是这个道理,你也是朝臣啊!”

徐景昌笑道:“没错,我现在只是有些想不通……方才陛下要增加科举内容,你说大可不必,那些都是杂学,百官只要知道孔孟之道,就能辅佐天子。现在却又说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我的姑父叫朱棣》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三章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410_410913/90_2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