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狠人(3/4)

的推荐下去蓉城电讯工程学院上大学。我这人老笨了,在大学里不是个好学生,学的稀里糊涂。

大学毕业后回到4292厂,继续在调机组干了四年,79年我听说我爸生前工作的黔省铝厂要引进日苯8万吨铝冶炼工程,附带着计算机控制项目。

于是我就想调回铝厂,争取在计算机机房工作,然后出国学习。当时77年高考刚过,所有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还在学校里学习,对于计算机工作来说正处于人才真空期。

4292厂的领导不放我走,我就告诉他们,我爸被o害致死,我是独生女儿,我得回去照顾我妈……。”

傅松感觉像是在听故事一样,这娘们儿的经历也太丰富了吧。

最让他想不到的是,她父亲50年代还去苏联留过学,妥妥地高级知识分子。

他老丈人、丈母娘也都是留苏生,退休前两人都已经是正司局级干部,如果刘克莉父亲活着,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。

见傅松这个大老板有兴趣听自己瞎唠叨,刘克莉也豁出去了,继续绘声绘色地讲述她的经历。

至于采访什么的,只要把采访对象哄高兴了,还担心采访不到?

傅松本以为刘克莉在之前的经历已经够魔幻了,没想到后面的经历更魔幻。

因为在技术引进中做出了巨大贡献,被当时的冶金部授予了二等功。

调出黔省铝厂时,厂里的领导甚至给冶金部的叶副部长写了七封信,就是为了能留住她。

别说傅松了,何佳和冯烨都向刘克莉投去了崇拜的目光。

一个女人能取得这样的成就,不容易!

更不容易的是,她离开黔省铝厂后,跟着她丈夫去了京城,入职《中国电子报》,但因为她没有京城户口,处处被人瞧不起。

单位里逢年过节发放福利,别人都有,但因为她户口不在京城,所以就没有她的份。

单位有京城户口的姑娘都被分配去采访电子部的各个局,他们写的内容大都是彩电、计算机。

而报社领导却不给她采访的活,她整天就是拖地、洗烟灰缸、看书。

直到有一天她在单位捡到了一张被人乱丢在地上,沾满脚印的请柬。

正是这张没人要的发布会请柬,改变了她的命运,这场发布会报道也成了她记者生涯的处女作。

因为没户口,好的采访对象轮不到她,她就主动请缨,去外地做采访。

铁路、海洋、地矿、钢铁、海关、船舶、航空、教育、冶金、交通、纺织、煤炭、机械、石油、农业、水泥等等各行各业,只要涉及计算机的交流会、研讨会、发布会、总结会、鉴定会,她基本上次次都到场。

……

这娘们儿也是个狠人!

如果没有这种对自己够狠的精神,她一个没有京城户口的女人,怎么可能成为电子工业领域的名记呢?

傅松见刘克莉的茶杯见底了,连忙给她续上水,问道:“刘老师,你爱人现在在单位里是什么职位?”

原本只是应付差事才答应跟她聊一聊,这一聊,傅松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娘们儿,就连称呼都不自觉地从“刘记者”改成了“刘老师”。

刘克莉敏锐地捕捉到了傅松对自己称呼的改变,心里顿时一喜,不枉自己刚才口干舌燥讲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故事。

“他现在是《中国电子报》总编室主任,呵呵,我现在在他手下混呢。”刘克莉自我调侃道。

傅松诧异道:“既然你爱人都是主任了,你怎么还是个外采记者呢?”

刘克莉笑嘻嘻道:“其实我早就可以提拔当主编了,不过被我拒绝了。我喜欢全国各地跑,到处采访,但如果做了主编后就没这个机会了。”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重启激荡年代》 最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狠人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327_327785/1442_3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