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683章 千吨井(2/3)

径枪弹的步枪已经有一年多了,一直都没有给八路军,因为这玩意儿吃枪弹实在太厉害了,八路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怕是跟不上。现在山东军区几个子弹制造工厂生产已经步入正轨,再加上从美国购买的,完全可以支撑数个军使用自动火器作战了。那还有什么好说的?果断换装啊!

胶东军区那三个纵队也扔掉了**沙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,换上了格伦德尔自动步枪,同时还甩掉了披挂了一年之久的钢质防弹胸甲,换上了凯夫拉防弹衣和防弹头盔,简直是武装到牙齿,防护到裤裆了。用一位德军准将的话来说:

“这三个纵队放到东线战场,给予一定的空中支援,他们能粉碎任何一道防线!”

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,还有一个大问题没有解决:

燃料。

燃料始终是一支军队的命门,断燃料比断粮还要要命。阿拉曼战役德军为什么赢着赢着就输了?原因很简单,没油了,那些坦克、汽车都动不了了。1944年德军战斗力为什么下滑得这么快?还是因为没油了,罗马尼亚油田让苏军攻占了,国内的煤化油工厂也快让盟军的轰炸机给炸光了,庞大的战争机器失去了驱动它的燃料,战斗力能不下滑吗?同样的道理,八路军虽然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,但燃料问题却日益严重。这么多坦克、汽车一旦开动,一天得喝掉多少油哟!难不成每一升油都要向薛剑强买?开什么国际玩笑!

山西那边好办,他们机械化程度并不是很高,延长油田每天产近两百吨油,再加上山西和陕甘宁边区百姓都响应号召,大量种蓖麻,生产的油料足够他们用了。但山东这边不好办,一千多辆坦克看着威风,可开一天要喝掉的油都是个恐怖的数字,靠收购蓖麻、桐油生产的那点生物柴油,远远不够!

八路军在加大对江南地区的蓖麻、桐油甚至菜籽油、棉油等资源的收购力度的同时,也把目光投向了东营。他们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,就看东营的了!

此时的东营,不声不响的冒出了两座大型炼油厂,规模都相当大,一天能处理两三千吨原油的那种。在设计的时候不少工程师都说没必要,东营这地方就算有石油,产量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天两三千吨,建一座这样的炼油厂已经是浪费了,建两座那更是天大的浪费!但薛剑强坚持,他们也没有办法,只能照做。

又粗又长的输油管道一直延伸到了一个叫“胜利村”的小村庄。当地村民在拿了丰厚的补偿后集体搬迁到了城里,所以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此时这片土地正在酝酿着怎样的巨变。

在胜利村,好几台钻井机早已竖立,只是迟迟没有开钻,来自延长油田的工人每天除了啃资料就是模拟操作,都等得不耐烦了,一次次询问上级什么时候才能动工,上级的回答永远只有两个字:

等着!

5月27日,就在华北驻屯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豫中,第一战区兵败如山倒之际,驻扎在江汉一带的第11军也发难了,集结了八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庞大兵力,再度向长沙地区发动进攻。得知这一消息,八路军总部立即下令:

开钻!

荒凉的海滨平原顿时就响起了钻井机的轰鸣声。

薛剑强卸下包括数艘舰艇在内的货物,带着苏菲匆匆赶到东营之际,钻井工作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,几台钻井机往下钻了两千四百多米。这是个恐怖的深度,以目前的钻采技术,别说钻两千多米,往下钻到一千米都是相当困难的,这也是日本守着大庆油田、任丘油田、胜利油田,满世界的找油却始终一无所获的原因,因为这几个油田的油层位置就没有一个低于一千米的,他们能钻到八百米就算了不起了,钻再多的井采再多的钻芯做分析也没卵用。

山东军区主要将领几乎悉数到场,紧张地关注着不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抗日之铁血战魂》 最新章节第683章 千吨井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309_309583/683_2.html
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